金秋时节,到西集镇体验民宿风情,到于家务体验传统文化,到永乐店体验农耕之美……
于家务片区“传统文化+产业”
据悉,于家务回族乡着重从家庭建设入手,构建家风文化,促进村风、乡风文明,先行在“全国文明村”仇庄和于家务中学试点开展了“追寻家训家规 呼唤良好家风”主题教育活动,经过不断探索,乡党委打造了具有于家务特色的“德美于家务—追寻与呼唤”文明创建品牌,并逐步形成模式—“十字家风”。“十字”即:“倡、研、推、正、树、扬、习、融、传、展”。现已完成全乡9000余户家风家训提炼工作。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南三间房村陆续建成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村移风易俗服务大厅、老年驿站等,几年来通过拆违、修路、改下水、建停车场、建小公园等一系列硬操作,极大提升村民居住环境,以100分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全区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验收。今年,为了更好提升村容村貌,解决村内部分老旧墙体脱落,村里还打造了“福寿文化”项目,完成大型墙体彩绘18幅,福字680幅。
南三间房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村民+专业技术团队”的模式,大力发展庭院肉鸽养殖项目。同时,不断丰富庭院经济产品线,利用村内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整洁的村容村貌探索出一条集参观特色庭院经济、品尝特色餐饮、体验特色乡村休闲旅居、感受特色福寿文化、感受老北京家鸽文化、参与特色工艺制品制作等相关产业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新模式,打造特色品牌,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助力村民增收。
西集镇片区“文旅+产业”
近年来,西集镇围绕生态休闲功能定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坚持党建领航,打造“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文旅互惠共赢”的乡村振兴模式,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西集镇围绕生态休闲功能定位,打造“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文旅互惠共赢”的乡村振兴模式,充分挖掘乡村资源,推进并完成1.9万亩复耕,建设2700余亩高标准农田。同时,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链条,以樱桃、草莓等特色果品为主导,依托聚隆联合社打造果品“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覆盖全镇30个合作社,衍生“樱桃节”“西仪之集”等文化IP,推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同频共振。探索利用运河沿线各村113户闲置宅基地开发旅游民宿,目前已成型和待审批民宿共17家。
永乐店镇:“一产+产业”
永乐店镇西槐庄村是全区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截至目前,路灯安装、旱厕改造、道路绿化等项目已全部竣工,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科技小院落户西槐庄村两年多来,“小院儿专家”在这里先后开发试种了袖珍西瓜、水果萝卜、草莓番茄、牛奶珍珠玉米等新一代口感型农产品,专业水准的科学种植,让这些农产品初入市场就赢得好评。这个以前的经济薄弱村,如今走上了品质农业的转型之路,其自主打造的“西槐庄园”精品蔬菜,已初步打开销售渠道并赢得好评,村集体收入实现330%的增长。同样将“一产+产业”发展模式做得有声有色的还有马合店村、老槐村、大务村等。
全区分三批启动美丽乡村建设
将打造运河畔美丽乡村样板村
2020年开始,通州区分三批启动实施了333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污水管网近975里、供水管网建设近1638公里、新建修缮街坊路近700万平方米、新建绿化80万余平方米、新建路灯4700余盏、新建农村消防水池水鹤90处,创建“美丽乡村路”66条、148.8公里,完成13个运河畔美丽乡村样板村规划设计。
据悉,运河畔美丽乡村样板村规划建设项目也已启动,其中将深度挖掘运河畔村落文化资源和产业特点,推动大运河文化与乡村一三产业有机融合,以“微改造、精提升、强产业”为原则,计划利用2至3年时间打造一批“码头旅游+美丽乡村”“传统文化+美丽乡村”“精品民宿+美丽乡村”“集体产业+美丽乡村”的示范样板村和乡村振兴精品线路。第一批样板村共涉及7个乡镇15个村,目前已全部完成样板村村庄风貌提升设计方案和运河畔美丽乡村村落文化资源挖掘与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在此前发布的“运河村落特色的美丽乡村”招标公告中透露了涉及的13个运河畔美丽乡村样板村!包括:唐大庄(台湖)、仇庄(于家务)、富各庄村(于家务)、沙古堆(西集)、尹家河(西集)、前疃(潞城)、东刘庄(潞城)、榆林庄村(漷县)、马头村(漷县)、柏庄村(漷县)、老槐庄(永乐店)、西槐庄村(永乐店)、西永和屯(张家湾)。
通州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越来走越远!与副中心仅一河之隔的拥享同样的潮白河的自然生态景观,占据着运河生态的天然条件,通州的新农村建设给北三县做了很好的样板。